国内高校排名出炉,清华再次夺冠,华科退守

导读:每份大学排名都会有自己的参考依据,依靠着不同的评价指标,各类高校的排名都会有所差异,所以对于网络公开的排行榜,大家都要理性看待。

2022年已经逐渐接近尾声,各地高校都对本年度的工作进行总结。各类机构对于高校今年的表现,都会有相对客观的数据评价,这样就构成2022年高校的综合排行榜。

以前国外四大教育机构发布的世界高校排行榜,大家都觉得国外的机构对中国的高校不够了解,所以大家都产生各种质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国内机构的排名数据。

国内高校排名出炉,清华再次“夺冠”

根据2022年发布的最新国内高校排名,这次的数据得到诸多网友的认可,在网络里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进行客观分析。或许这份数据能够给2023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提供相对客观的参考。

最新的数据显示,清华大学再次夺得第一名,已经连续三年力压北京大学。由于现在国家重视科技的发展,工科类高校得到明显扶持,无论是学生的选择,还是就业等各个方面,以理课为主的北京大学,现在都很难占据上风。

从前十名的高校来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为排名第三的高校。从实际情况来看,中科大在学科规模方面并没有优势,但是在顶尖领域的研究方面,中科大可以说是傲视群雄。

浙江大学竟然成为华东五校里面的“守门员”,这一点确实出乎笔者的意料。主要原因应该是浙江大学在生源质量方面出现问题,学校的农学类招生录取分数线比较低。

因此,浙江大学的生源质量和其它顶尖高校相比,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学既能提高浙江大学的综合实力,又很容易拉低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这次的排名数据似乎更注重学科的精度,并不是以学校的规模作为排名依据。曾经在国外四大排行榜里面都进入国内高校前十强的华中科技大学,这次的排名有所退步。

这次华中科技大学仅排名14,应该是华科目前排名最低的一个榜单。笔者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就是学校整体的精度不够,第二个就是和自身的生源质量有关。

以上的排行榜,可能会和大家所看到的国际排名有所不同。这从侧面说明,每份排行榜都会有自己的侧重点,即使排名有一定的幅度变化,大家也要理性看待。

现在高校的排行榜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科研成果、师资力量以及人才培养。不同的排行榜还会加进国际化水平、学校声誉、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以及生源质量等因素。

因此,我们总会看到高校在不同的榜单里面,会有不同的排名。如果是要做学术研究,那肯定是要选择更加综合的榜单来看。如果是要参加高考到学生,自然就看录取分数线排名。

排名靠前的学校,关键看学科实力

现在学生选择学校,在同一个档次的高校里面,更应该看重学校的学科实力以及就业率,并非是学校的综合排名。清华北大都是属于第一梯队的高校,学生能达到这两所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自然就要挑更好的专业。

比如华东五校的排名会有所差异,但是学生们在填报志愿时,会发现这五所高校的录取分数线都很相近,部分专业的分数线甚至是重叠,所以应该遵循专业优先的原则。比如学生想要学计算机,肯定是选择学科评估获得A+的浙江大学

教育部只公布学科评估的结果,从来没有对大学进行过官方排名,所以大家对于网络的高校排行榜都会有争议,这都是属于正常的讨论范围。但是笔者希望不要上升到对高校的攻击,我们还是希望能良性竞争。

笔者觉得,学生选择大学,还是要看自身的发展方向,还有学校所在的城市。高校的排名确实能够让学生有更好的参考依据,但是关乎到自己未来命运的选择,还需要参考更多的因素。

高校排名都会有自身的特点,各位学生以及家长都要理性看待。无论是将来考研,还是参加高考,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先要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然后再根据排名或者录取分数线寻找学校。

2022软科学中国评选的综合实力大学排名,让我们拭目以待!(1) 前10名

2022软科中国评选综合实力大学排名正式发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全国所有高校排行中,前十名、前100名分别是哪些学校?中国985、211排名又如何?

本次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的上榜高校共有590所,其中:

中国大学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

第一名:清华大学

第二名:北京大学

第三名:浙江大学

第四名:上海交通大学

第五名:复旦大学

第六名:南京大学

第七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第八名:华中科技大学

第九名:武汉大学

第十名: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十大各类大学

国内大学数量很多,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实际上选择大学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考虑,比如有些学生偏向于理工科类,那么可以参考理工类大学或者某个专业实力较强的大学排名。

今天分享的就是全国各类型排名前十的大学,感兴趣的高考生可以参考,还是比较详细的:

国内大学排名十强高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最好双非大学排名10强

昆明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燕山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扬州大学、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河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最好合作办学大学排名10强

宁波诺丁汉大学、昆山杜克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温州肯恩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最好民办大学排名I类10强

武昌首义学院、文华学院、上海建桥学院、齐鲁理工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武汉城市学院、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郑州工商学院;

最好民办大学排名Ⅱ类10强

三亚学院、广州南方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西安培华学院、珠海科技学院、沈阳城市学院、天津仁爱学院、商丘学院、哈尔滨剑桥学院、山东英才学院;

最好民办大学排名Ⅲ类10强

西安欧亚学院、昆明城市学院、武汉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山东协和学院、武汉工商学院、黑龙江财经学院、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长春财经学院、兰州工商学院;

最好职业技术大学排名10强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广西城市职业大学、辽宁理工职业大学;

最好高职院校排名I类10强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最好高职院校排名Ⅱ类10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职业大学、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潍坊职业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最好高职院校排名Ⅲ类10强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最后,今天就暂时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填报志愿、高考、大学、专业等相关的信息,可以关注我!

985高校双排名“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出炉。有必要比较谁强谁弱

#头条创作挑战赛#

国内只有39所985高校,这39所高校集聚了国内顶级的学生和一流的学者。如果把985高校当一个整体来看,那它们就代表着国内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

不过,在985高校内部,学校之间的实力和影响力是有区别的,有些高校实力很强,影响力非常大,可以跟国际顶级高校一比高下,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也有一些985高校,认可度相对不高,在部分省份的录取线甚至比不过部分“非985”高校。

为了让大家对985高校的实力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笔者将前段时间发布的US News2023世界大学排名和QS2023世界大学排名中关于国内39所985高校的排名数据整理了出来,制作了“985高校双榜‘2023世界大学排名’表”(以下简称“大学排名”)。谁强谁弱,要对比着看。

在US News2023世界大学排名中,有2所985高校排名进入了世界前50位,4所985高校排名进入了世界前100位,32所985高校排名进入了世界前500位;在QS2023世界大学排名中,有5所985高校排进了世界前50位,6所985高校排进了世界前100位,25所985高校排进了世界前500位。很明显,国内985高校在US News2023世界大学排名中的整体表现要略好一点,但最顶尖的高校在该榜中的表现要弱于QS2023世界大学排名榜。

清华大学在两个榜单中的名次分别是中国内地高校第一位和中国内地高校第二位,北京大学的排名情况也是这样,可见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确实难分高下。

清北在综合实力上面不分高下,但他们的优势领域却有一些不同。清华大学在工科领域的表现非常突出,北京大学在文理等基础学科领域的影响力更大。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对比只能在清华和北大之间进行,因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所有的学科都是一流学科。比如清华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评级。

仔细查看“大学排名”表,我们会发现,QS2023世界大学排名中的中国内地前十高校都是985高校,但在US News2023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内地排名前十的高校有一所不是985高校。这所“非985”高校不在表单中,它是排在华中科技大学和复旦大学之间的中国科学院大学。

在US News2023世界大学排名中,华中科技大学排中国内地第6位,复旦大学排中国内地第8位,排中国内地第7位的高校是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科大开展本科教育的时间不长,每年本科生招生人数也不多,大概在400人左右,但它把每位本科生都按照“科学家”的标准来培养。这些本科生可以享受到其他高校根本享受不到的优质资源:专业课教师全是正教授,且许多是院士级别的大学者;可以独立使用研究所的尖端仪器;绝大多数人有机会进行为期半年的国外访学……

国科大本科深造率排国内高校第一,9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继续在学业之路上前行。

深入对比,我们可以看到部分高校在两个榜单中的名次(中国内地排名)差距很大,在US News2023世界大学排名中排中国内地第6位的华中科技大学,在QS2023世界大学排名仅列中国内地第15位。

华中科技大学是中部地区实力强校,虽然办学历史没有武汉大学长,但社会认可度与武汉大学相当,两校在多个省份的录取线也差不多,因此它们被一些人称为华中地区的“双雄”。

湖南大学在两个榜单中的名次(中国内地排名)差距也非常大,该校在US News2023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中国内地第12位,名次比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这样的C9成员高校还高;然而在QS2023世界大学排名中,该校仅列中国内地第36位,在985高校中属于“靠后位置”。

大多数高校的中国内地排名差距没有那么明显,像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两个榜单的国内名次差距不超过1位。其中浙江大学在两个榜单中均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位。

US News大学排名和QS大学排名是大家参考得比较多的高校排名榜,不过它们终究还是商业排名榜,数据难免会有失真的地方。通过我们的对比,能感受到排名不合理的地方还有不少,一些录取线相对不高的大学,名次远远在部分录取线较高的院校之上,这就是排名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地方。

今日话题:你比较相信哪个机构发布的排名榜?你认为大学排名榜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轶工坊

2022年,浙江大学在全国前30名大学中排名第三,人民大学排名第19

导读:随着双一流学科评估的结果公布,还有教育部即将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各地的教育机构都纷纷对国内的高校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推出各种排行榜,对高校的实力进行综合预测。

2022年全国高考基本都已经落下帷幕,各地高校的录取分数线都已经出炉。许多网友都会以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作为高校排名的依据,以此来证明高校的实力。笔者在前面的文章里面,也整理过相关的数据,对2022年高校的分数线进行过排名。

看完笔者整理的高校数据,许多网友都表示,高考分数线的排名并不客观,这里面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综合评价高校的实力。比如高校的地理位置、录取人数、招生策略以及宣传手段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报考,也会影响到录取分数线。

因此,大家都希望能够以更加综合的方式来评判高校的实力,希望能够将高校的科研实力、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等都全部纳入到评比的范围之内。如果我们把这些数据都加进来,可能就会得到一份全新的排行榜,这也是软科版排名比较客观的地方。

2022年中国高校30强榜单,浙大稳居第三

这次的排行榜主要考虑到高校的科研成果、学科建设成就、师资力量以及生源质量、毕业生质量等五个方面的维度。许多高校都相对认可这份排行榜,笔者发现,有很多的高校都是直接在官网公布这次榜单的排名,所以整体来看还是很值得参考。

根据最新的排名情况来看,清华大学依靠着自身强势的工科实力,目前牢牢占据着第一名的位置。毕竟现在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希望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清华大学在热度上更胜一筹,北大的文科和理科实力很强,但是相对枯燥,毕业生整体的就业质量不如清华。

浙江大学依靠着迅速发展的新工科,还有培养的人才数量,现在已经稳居第三名。以前有人觉得浙江大学是依靠着合并的方式,才逐渐提升自身的实力。现在也只是农学类的学科占据优势,才使得排名变得靠前。笔者觉得这个说法非常片面。

以第四轮学科评估为例,浙江大学的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光学工程等含金量非常高的学科,都获得A+,这已经完全抛出农学学科。这些顶尖学科的数量来看,浙大也有实力排名第三。

排名前50位的高校里面,中国人民大学的排名出乎意料,只排名第19,所以很多网友错以为中国人民大学正在衰落。其实,从国内外任何的榜单来看,中国人民大学的排名都不会很高,学校主要的发展方向是文科,理科和工科这些容易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学科都很弱。

因此,中国人民大学的排名和自身的声望并不相适应。从今年高考的录取分数线来看,中国人民大学整体的分数线排名全国第八,仅次于清华北大以及华东五校。即使学校的整体科研成果不突出,但是学生的就业率高,这就是很大的优势。

高考要达到何种分数,才能考上50强高校?

以上所提到的50强高校,基本都是我国最顶尖的一批大学,也就是大家熟悉的985或者211高校。从今年的分数线来看,大家更看重学校的专业,而不是学校的综合实力,所以各所高校之间的录取分数线差异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实力进行选择。

以50强最后一名的中国海洋大学为例,这是我国具有行业特色的985高校,全国的平均录取分数线在590分左右,这也是50强高校录取的最低下线。如果是高考大省,还需要达到600分以上,才有资格被录取,而且还是较为冷门的专业。

现在各地的高三学生都陆续返回学校复习,意味着正式打响高考的备战。各位高三的学生都要树立好自己的目标,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够让自己拥有不断坚持学习的动力,学校的目标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实力情况,所选择的学校要能够触摸得到,要和自己的分数相匹配。

按照以往高三学生的情况来看,高三第一次综合考试到最后的高考,在这个一年的复习过程当中,普通的学生应该能够提高60分到100分左右。这样就意味着如果在第一次考试当中,学生的成绩要达到500分,才有机会报考以上所提到的50强高校。

希望各位学生都能够树立自己的目标高校,做好高三的复习工作,明年才能够金榜题名。

中国各类大学的优势是什么?这些大学入选前20名

《2022年中国内地大学第三方综合研究报告》日前正式发布。

大学第三方指数呈现的是大学被各类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评价排名的综合情况,反映各类第三方评价同时作用于同一所大学后的综合结果。其中,中国内地指数,是反映内地大学被内地主要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的总体情况。

通过第三方指数的得分情况,以期反映出大学获得的第三方评价的总体信息和状态,减少单一评价信息的偏倚,对大学的整体办学水平与质量进行更为合理的第三方评价的综合比较和分析。

第三方指数计算了11大类高校的得分,按照不同类型的大学进行分别比较,并分别列出了11大类高校中得分排在前20%的高校名单。

综合类大学排名前五:

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

2022年共计270所综合类大学入选大学第三方综合指数排名,其中有54所高校进入综合类院校TOP20%,这54所综合类院校分布于中国内地的27个省份。其中,江苏省拥有综合类大学TOP20%的数量最多,占比11.11%(6/54);广东、山东、上海分别拥有4所,各占比7.41%(4/54);北京、福建、河南、湖南分别拥有3所,各占比5.56%(3/54)。

270所综合类大学的具体实力如何呢?它们都在哪些城市?▼

理工类大学排名前五:

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

2022年共计283所理工类大学入选大学第三方综合指数排名,其中有57所高校进入理工类院校TOP20%,这57所理工类院校分布于中国内地的18个省份。其中,北京市拥有的理工类大学TOP20%数量最多,占比21.05%(12/57);江苏拥有7所,占比12.28%(7/57);陕西拥有5所,占比8.77%(5/57)。

283所理工类大学的具体实力如何呢?它们都在哪些城市?▼

师范类大学排名前五: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2022年共计129所师范类大学入选大学第三方综合指数排名,其中有26所高校进入师范类院校TOP20%。这26所师范类院校分布于中国内地的21个省份,其中北京、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分别拥有2所,各占比7.69%(2/26)。

129所师范类大学的具体实力如何呢?它们都在哪些城市?▼

医药类大学排名前五:

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

2022年共计86所医药类大学入选大学第三方综合指数排名,其中有17所高校进入医药类院校TOP20%,这17所综合类院校分布于中国内地的12个省份。其中,北京和江苏分别拥有3所,各占比17.65%(3/17);广东拥有2所,占比11.76%(2/17)。

86所医药类大学的具体实力如何呢?它们都在哪些城市?▼

财经类大学排名前五:

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2022年共计78所财经类大学入选大学第三方综合指数排名,其中有16所高校进入财经类院校TOP20%,这16所财经类院校分布于中国内地的12个省份。其中,北京拥有的财经类大学TOP20%数量最多,占比25.00%(4/16);浙江拥有2所,占比12.50%(2/16)。

78所财经类大学的具体实力如何呢?它们都在哪些城市?▼

农林类大学排名前三:

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2022年共计40所农林类大学入选大学第三方综合指数排名,其中有8所高校进入农林类院校TOP20%,这8所农林类院校分布于中国内地的6个省份。其中,北京和江苏分别拥有2所,各占比25.00%(2/8)。

40所农林类大学的具体实力如何呢?它们都在哪些城市?▼

艺术类大学排名前三:

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

2022年共计45所艺术类大学入选大学第三方综合指数排名,其中有9所高校进入艺术类院校TOP20%,这9所艺术类院校分布于中国内地的4个省份。其中,北京拥有的艺术类大学TOP20%数量最多,占比66.67%(6/9);江苏、上海、浙江分别拥有1所,各占比11.11%(1/9)。

45所艺术类大学的具体实力如何呢?它们都在哪些城市?▼

语言类大学排名前三: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2年共计22所语言类大学入选大学第三方综合指数排名,其中有4所高校进入语言类院校TOP20%,这4所语言类院校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其中北京拥有3所、上海拥有1所。

22所语言类大学的具体实力如何呢?它们都在哪些城市?▼

民族类大学排名前三:

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2022年共计18所民族类大学入选大学第三方综合指数排名,其中有4所高校进入民族类院校TOP20%,这4所民族类院校分布在北京、湖北、四川和广西4个省份。

18所民族类大学的具体实力如何呢?它们都在哪些城市?▼

政法类大学排名:

8所高校进入政法类院校TOP20

2022年共计38所政法类大学入选大学第三方综合指数排名,其中有8所高校进入政法类院校TOP20%,这8所政法类院校分布在北京、陕西、重庆和上海4个省份。

38所政法类大学的具体实力如何呢?它们都在哪些城市?▼

体育类大学排名前三:

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

2022年共计14所体育类大学入选大学第三方综合指数排名,其中有3所高校进入体育类院校TOP20%,这3所体育类院校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湖北3个省份。

14所体育类大学的具体实力如何呢?它们都在哪些城市?▼

【课题组】大学第三方评价课题组

【研究员】曾志嵘 王慧 师璐 吴少敏 姚昱旸

【作者】 吴少敏;姚昱旸

广东教育头条

重磅!31个省市最多大学排名出炉!你是这么想的吗?

你知道各省都有哪些实力强劲的高校?他们的排名如何?为给新高一、高二、高三的同学提供择校参考,小编汇总了多地高校的排名情况。

更新顺序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快速查询方式:大家可点击右上角“…”按钮,找到“查找”选项,输入省份名称,如“山东”,即可直接查看。

注:高校排名选自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以上有你的心仪院校吗?

声明:本文来源掌上高考APP、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由公众号《零点启航》排版编辑。本次转载重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2023QS中国大学排名出炉,武汉大学排名第8,浙江大学排名第4,表现突出

众所周知,高考生填报志愿,大学排行榜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一些排名高的高校更容易获得考生青睐。那么,我国高校的排名是怎样的?哪些高校排名较高呢?

目前国内外的高校排行榜可谓是五花八门,不同的排行榜指标体系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一定的差异。不过,目前有四个排行榜整体上国际认可度较高,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QS大学排行榜。

近日,2023QS中国大学排名出炉,其中,武大第8浙大第4,上大、深大表现亮眼!

这个排行榜源自英国,对全球高校进行排名,其指标体系包括十一个指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就占一半权重,师生比占十分之一权重,国际师生占比和出入境交换生比例也占十分之一权重。

根据排名显示,我国排名前十的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中科大、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前七名基本上就是清北加华五,也是我国认可度最高的七所高校,没有什么大的争议。第八是武汉大学,一所所谓的网红高校,能排在这个位置,说明学校是有真本事真实力的网红高校,而不是靠炒作。中山大学和同济大学分列九、十名,两所高校都是近些年势头很猛的高校,中山大学号称华南第一学府,同济大学也对华五拖油瓶南京大学步步紧逼,不排除会取代南京大学华五的地位。

排名前三十的高校中,四非高校仅有一所深圳大学。深大是一所年轻的高校,但起点够高,也有地理位置优势,最近两次都落选双一流,实在是有些遗憾,不过第三轮双一流,学校机会还是很大的。

南方科技大学表现可谓十分突出,排在第十七名,把厦大、南开、东南等高校甩在身后。按理说,南方科技大学这个体量并不大,办学底蕴也一般,能在短期内达到这个排名水平,说明有其独到之处,和这个排名的指标体系很合拍。

上海大学表现也很亮眼,排在二十名,作为一所上海市属高校,还是曾经差生的聚集地,学校近些年可谓是绝地反击完美逆袭,朝着顶尖高校迈进。

北航在这个排名中仅有二十八名,还是让人有些意外,毕竟学校的录取分数已经是国内前十五,赢得了考生的青睐,但是得不到排名机构的认可,也是有些尴尬。对于QS的这个最新版本的排行榜,你怎么看?你觉得靠谱不?

哪所中国大学排名第三?12次入选中国前三大学

中国大学哪家强?中国的最强大学一所是清华大学,另一所是北京大学,几乎在国内所有的综合性大学排行榜中,清华和北大包揽冠亚军,不是清华第一,就是北大第一。在世界范围内的综合性大学排行榜中,清华和北大,同样包揽冠亚军。因此,在综合性大学排行榜中,几乎没有人关心冠亚军归属,因为冠亚军的归属都在情理之中。但是,谁是中国大学第3名?却更引人关注。因为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第3名竞争非常激烈。有资格成为中国大学第3名的重点大学,并不止一所。这就导致每一次大学排行榜发布,大家对中国大学第3名的归属,都饱含期待。

谁最有资格成为中国大学排名的第3名呢?作为大学排行榜发布机构,校友会从2003年以来,持续20年发布中国大学排名,已经积累了20年的大学排名数据。从校友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20年间,中国大学排名10强高校的历年排名统计名单表明,曾经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上跻身第3名的中国高校,总共有5所。这5所大学分别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

从问鼎中国大学第3名的次数来看,复旦大学12次排名中国大学第3名,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有3次成为中国大学第3名的荣誉,中国科学院大学2次成为中国大学第3名,武汉大学1次成为中国大学第3名。

排行榜显示,在中国大学第3名的争夺战中,复旦大学是入选中国大学第3名次数最多的重点大学。复旦大学入选中国大学第3名的次数,是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4倍。复旦大学一共有35个直属院系、18家附属医院、80个本科专业、4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校本科生1.5万人、研究生3.46万人,教师队伍中两院院士59人。

为什么复旦大学在校友会大学排名中,获得中国大学第3名的次数最多呢?原因就在于,复旦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办学声誉,全球声誉位于30~60位之间,排名国内第三。复旦大学一共有20个双一流学科,5个A+学科。因此,复旦大学长期成为中国大学第3名,和北大、清华并列中国大学前三甲梯队,是有着坚实的实力支撑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