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的推进工作一直备受瞩目。2021年4月28日,日本国会上议院批准了RCEP协定,该国推进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截至同一时间,中国、新加坡和泰国政府都已完成了审批程序。然而下一步的RCEP推进工作如何落实,面对如此规模空前的区域合作框架,中国方案该如何细化,教育对外开放又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不妨从比较的视角出发,看看澳大利亚怎样面向东南亚推进其国际教育。
一、澳大利亚的“八爪鱼”国际教育战略
“八爪鱼”的灵感来自于“长臂猿”战略,后者常出现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对美国外交战略的分析,例如“长臂管辖”。但本文用“八爪鱼”来形容澳大利亚的国际战略尤其是国际教育战略,意指该国的国际化战略内容繁多、体系复杂,并将战略触手伸至对象区域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角落。聚焦到大学海外分校上,澳大利亚的战略是将其作为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前哨,不仅依托这一平台开展区域与国别研究,还打着“物美价廉”高等教育的旗号培养东南亚国家对澳大利亚文化与价值观的认同。
2016年4月,澳大利亚发布了该国首个国际教育战略:《国际教育的国家战略2025》(National Strategy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25),充分认可国际教育对其发展的贡献,并从加强基础、构建转型性合作、全球竞争三个支柱谋划了国际教育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在该战略的“构建转型性合作”部分提到,要以政府间的合作来增强信心、以机构间的合作来加强与外部的联结。战略文件中直陈,“印太区域是政府间合作的特别关注点,我们已经和中国、日本及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并且还是TPP协议签署国”。除此以外,提高教育机构、研究机构等开展国际教育所需的支持,通过便利的签证政策和就业引导来构建更好的国际教育生态,是澳大利亚“八爪鱼”国际化战略的重点。
经过4年左右的实施,澳大利亚的《国际教育的国家战略2025》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截至2019年,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阶段的国际学生比例达到了21%,学生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尼泊尔、越南和马来西亚等亚太地区国家。[1]数量巨大的留学生直接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收益。2019年11月,澳大利亚教育与青年部公布,国际教育带来的年度收入达到了376亿美元。[2]此外,该国莫纳什大学建设印尼分校亦是其持续渗入东南亚国家的例证,即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澳大利亚亦不放弃该分校的建设计划,并宣传将如期开学。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发展的冲击不容忽视,面对留学生数量的断崖式下降及遭受重创的国际教育,澳大利亚政府于2021年3月发布了制定新国际教育战略的计划。根据对澳大利亚政府主管教育与青年事务的部长阿兰·塔吉(Alan Tudge)的报道,澳大利亚政府正在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制定新的国际教育战略:《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战略2021-2030》(Australian Strategy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21-2030)。
澳大利亚的这一战略反应无疑是为寻求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策略,以恢复国际教育对其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北京时间2021年4月8日,澳大利亚教育与青年部组织了新国际教育战略的公开咨询会议,聚焦新战略中的东南亚,笔者亦注册参会。参与会议的有澳大利亚派往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尼的外交人员,以及大学海外分校的校长。会议期间,笔者发现澳大利亚政府在制定新国际教育战略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东南亚及亚洲主要经济体在疫情后的经济恢复情况,希望通过国际教育的合作来为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参会的大学分校校长提到,澳大利亚的国际教育有助于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为澳大利亚的国际化战略打造独一无二的平台。除了从行业的视角进行分析以外,与会的外交人员从政府的视角讨论了新战略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应对东南亚国家(如越南)的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与教育投资增长上,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可介入的范围和方式。
二、澳大利亚大学海外分校在东南亚的扩张
到海外设立分校成为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直接提升了大学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推广了大学来源国的文化输出能力与国际形象。国内外学术界对大学海外分校(international branch campus)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教育学和管理学领域,从区域与国别研究的角度来加以思考的并不多。具体来说,现有研究关注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1995年正式生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为重要节点和推动力量)以来大学海外分校的全球拓展、分校运行和跨文化学习等方面,都是有益的探索。然而,基于对大学海外分校背后的来源国教育国际化战略及整体的外交战略、大学海外分校教育制度的“再生产”特性等考虑,笔者提出,发达国家设立于东南亚的大学海外分校是其外交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际上正在履行文化与价值观输出、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的职能。
澳大利亚是输出大学海外分校的主要来源国,东南亚则是引入大学海外分校的主要区域。根据大学海外分校研究机构“跨境教育研究小组”(Cross-Border Education Research Team, C-BERT)2020年11月2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澳大利亚现有大学海外分校20所,其中便有9所位于东南亚(分别是新加坡4所、马来西亚3所、越南2所)。[3]而东南亚作为大学海外分校的主要引入区域,目前引入大学海外分校较多的是新加坡16所、马来西亚15所,其次是越南(3所)、泰国(2所)、印尼(2所),老挝和柬埔寨各有1所,菲律宾等国暂没有符合C-BERT定义的大学海外分校。莫纳什大学、科廷大学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一流大学是澳大利亚“八爪鱼”战略的中坚力量,而它们参与布局的国际教育网络绝不局限于东南亚。
东南亚国家引入的大学海外分校常以大学海外教学点起家,随后不断壮大,发展出了像莫纳什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这样的综合型分校,具备较为完善的大学职能。完善的职能意味着这些大学海外分校能够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持久且深刻的影响,而这正是我国大学海外分校亟需加强的方面。例如,澳大利亚设于马来西亚的3所大学海外分校分别位于东马和西马两个半岛,与主要竞争对手——英国大学海外分校——分庭抗礼,争夺马来西亚的海外分校市场。澳大利亚2020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宣布将在印尼设立又一所大学海外分校,在东南亚织造更广的国际教育网络。这所新设立的分校将只提供研究生教育,与其在马来西亚分校错位发展、相互配合。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在东南亚的发展则显露出规模小、影响弱的问题。当前我国共有三所大学在东南亚国家设立了海外分校,分别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苏州大学老挝分校和云南财经大学曼谷商学院。[4]上述三所大学海外分校发展面临着资金不足、学生招收困难和教职人员流动受阻等方面的问题。大学海外分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善我国在东南亚的形象与影响力具有关键作用,而东南亚是我国外交的战略重点区域,该区域的留学市场潜力巨大,做好中国—东南亚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不但有利于提升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程度,更能够与东南亚国家共同建设好“一带一路”,维护好周边外交关系。
三、面向东南亚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的策略
澳大利亚是影响RCEP框架下亚太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国际化战略凸显“八爪鱼”触手长而多的特点,深入到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多个领域,并利用系统完善的国际教育战略强化对东南亚多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影响。大学海外分校是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战略中的重要组成。凭借大学突出的国际排名与影响力,海外分校成为扩展教育制度影响力的有力工具,并行使着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的职能,开展对东南亚国家社会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是一举多得的战略选择。
在RCEP框架下,面向东南亚的教育对外开放关乎长远,有机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可助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高效流动与配置,与经济建设等领域的“一带一路”建设同向同行。面向东南亚的教育对外开放,除了加强顶层设计和平台开发等必要性策略以外,还须注意对东南亚国家教育发展需求的调查分析,警惕教育发展中的急功近利思想,推动面向东南亚的教育对外开放走深走实。
(作者:杨体荣,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参考资料:
[1] Study in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Student in Australia Statistics[EB/OL]. https://www.studying-in-australia.org/international-student-in-australia-statistics/#:~:text=Ten%20Universities%20with%20the%20Most%20International%20Students%20in,%20%2033.3%25%20%206%20more%20rows%20, 2021-04-09.
[2] The Hon Dan Tehan MP.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akes significant economic contribution[EB/OL].https://ministers.dese.gov.au/tehan/international-education-makes-significant-economic-contribution, 2021-04-09.
[3] Cross-Border Education Research Team (C-BERT). International Campuses[EB/OL].http://cbert.org/resources-data/intl-campus/, 2021-04-09.
[4] 部分研究还主张其它说法,但本文采用C-BERT对大学海外分校的定义和国内较为公认的看法。笔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