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高校十人成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有人创领域经典定理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已正式公布。

8月1日,中科院网站发布公告称: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初步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沪上高校中共有10人入选,其中复旦大学3人、上海交通大学5人、同济大学1人、华东师范大学1人。年龄最大的候选人64岁,年龄最小者为52岁。

10名沪上高校候选人中,有人解决了代数曲面上向量丛模空间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该领域的经典定理;有人入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有人凭“青蒿素的高效合成”入选2012年上海市十大科技成果;有人主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10人中,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田阳为唯一一名女性,研究方向为电化学分析、生物分析与生物传感、光电化学及光电分析。

以下为10人简介(高校附属医院候选人数纳入该高校统计,排名依据名单中顺序):

李骏 数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官网及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官网显示,李骏是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双聘教授、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李骏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84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李骏解决了代数曲面上向量丛模空间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其结果被写入教科书,并成为该领域的经典定理。他关于GW-不变量的代数几何定义(与田刚合作),GW-不变量的退化公式,K3曲面上的有理曲线等重要工作使其成为在代数几何方面有很深造诣的领袖级专家。2001年,李骏获得世界华人数学家最高奖——晨兴数学奖金奖。

沈健 凝聚态物理和磁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低维复杂物理体系研究组官网显示,沈健为复旦大学“浩清”讲席教授,2010年至今先后任复旦大学物理系主任、复旦大学微纳加工实验室主任、973首席科学家、基金委国家重大仪器研究计划(部委推荐)负责人、中国青年科协副会长(兼材料专委会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等。沈健在国际重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近百篇,在国际学术大会上做邀请报告百余次。他获得的荣誉包括1998年德国马普学会Otto-Hahn奖章,2003年美国能源部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美国总统青年科技奖等,2011年沈健入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田阳(女)分析化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官网显示,田阳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田阳的研究方向为电化学分析、生物分析与生物传感、光电化学及光电分析。她在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1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3年获得日本化学会“The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张万斌 有机化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网显示,张万斌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曾在华东理工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地工作,后于2003年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张万斌曾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重点国际合作和面上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有多项成果获得了工业化应用。“青蒿素的高效合成”入选201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和2012年上海市十大科技成果。 此外,他还获得2014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16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上海市领军人才、2019年上海市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7年及2020年RSC TOP1%高被引中国作者等荣誉奖励。

周鸣飞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官网显示,周鸣飞为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为化学物理学报编委、中国化学会会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研究方向为化学反应动力学、分子光谱、团簇化学。周鸣飞曾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01),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2004),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 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9), 宝钢优秀教师奖,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

吴皓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官网显示,吴皓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系主任、上海市耳鼻咽喉科临床中量控制中心主任、上海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主任。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上海市教委育才奖、2010年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13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

贾金锋 量子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官网显示,贾金锋先后在日本、美国等重要研究机构工作5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低维物理与界面工程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文章230多篇,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2000)、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

李杰 土木工程(工程防灾)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官网显示,李杰是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现代混凝土结构与生命线工程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抗震;随机动力系统;生命线工程。

张荻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张荻是该校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科学、遗态材料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金属基及陶瓷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先后在日本Yuasa中央研究所、大阪大学超高压电镜中心、京都大学材料系、佐贺大学电子系和德国Max-Planck金属研究所、法国特鲁瓦大学机械材料并行实验室作访问学者和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二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一项,国家级教学二等一项奖。

朱向阳 机械电子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官网显示,朱向阳为该校教授,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5)、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7)等。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6)、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