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16时,宁波海曙古林镇中心小学多个教室内正开展着各式各样的四点半“校内加油站”课程——
宁波财经学院“00后”红色宣讲团的3名成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红色故事;宁波市风筝协会秘书长胡金伟为小学生们带来传统风筝的制作工艺;宁波财经学院“艺素”志愿服务团队带来“艺术点亮未来”绘画实践课……
这是海曙区四点半“校内加油站”的首场活动。
四点半“校内加油站”课程丰富
在红色故事的课堂上,30余名小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我们今天带来的是家门口的党史故事,有‘浙东刘胡兰’李敏烈士、冯和兰烈士等。为增强课程的互动性,我们准备了视频、沉浸式表演等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形式,让红色故事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宁波财经学院“00后”红色宣讲团成员李昌洲介绍。
红色故事课程现场
风筝技艺课程现场
另一个教室内,胡金伟正指点学生们学习风筝的制作。他是宁波市风筝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在无纺布上画出自己想做的风筝的模样,随后扎制骨架,再将无纺布糊在骨架上,最后用砂纸磨掉骨架外多余的无纺布,一个手工风筝便完成了。能在学校学到这样的课程,孩子们开心不已。
多个志愿服务团队带来不同服务
在宁波财经学院“艺素”志愿服务团队的指导下,孩子们用彩色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金边虎皮兰;
海曙团区委和宁波工程学院联合组建的海曙区大篷车禁毒服务志愿队带来“禁毒大篷车”活动,志愿者们通过禁毒知识宣讲、禁毒VR体验、禁毒知识问答、禁毒作品创作等环节,让学生们知其危害、自觉远离;
宁波财经学院人文学院秘书专业的顾晓旭带来“有礼走天下”的礼仪课程,在沟通技巧、礼仪规范等方面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观……
“我们之前都没有这种课程,今天跟着大学生姐姐,我知道了‘人要站直’‘面带微笑’‘说话时用请、谢谢’这些礼仪知识,我收获很多。”五年级的汤熠菡兴奋地说。
禁毒课程现场
本次活动还是海曙团区委、海曙区志愿者协会推出的“‘双减’育人·曙光护航”志愿服务专项行动之一。
“针对中小学校常规课程结束后学生‘管理真空’问题,我们充分利用辖区高校等优质资源,开设四点半‘校内加油站’,邀请‘00后’大学生志愿者常态化走进课后课堂,充实课后生活。”海曙团区委工作人员孙珺说。
目前,海曙区四点半“校内加油站”内已有来自宁波财经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1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按照就近就便原则与中小学校结对,送去科学实验、乐高、智能机器人等特色课程,涵盖红色教育类、科学创作类、文化艺术类、互动活动类、健体塑美类等五大类,助力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据悉,海曙团区委将继续动员各类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者、“三下乡”大学生、“五老”群体等,与有需要的社区(村)长期结对,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自护教育、思想引领、心理辅导等内容,完善保障机制,更新服务菜单,丰富服务载体,持续提供志愿服务,为“双减”工作贡献力量。(宁波晚报·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