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重磅发布2022年全国“创新百强区”榜单,长沙五个区上榜,其中雨花区排名21位,岳麓区排名30位,天心区排名48位,开福区排名76位,芙蓉区排名85位。赛迪创新百强区(2022)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城区科技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改革创新等重点领域创新水平进行全面分析。此次纳入评价的包括全国除直辖市和港澳台湾地区外906个地级市市辖区。长沙五个区跻身全国“创新百强区”,背后折射出怎样的发展路径?从今天开始,本台推出特别策划《逐鹿百强区——解读长沙“创新百强区”发展密码》,展示长沙以创新为引领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首先来看雨花区。
近年来,雨花区立足服务长沙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紧紧依托省、市设计院搭建桥梁,主导产业强转化、制度创新促转化、科技服务助转化,跑出科技创新发展的“加速度”。
近年来,雨花区立足服务长沙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努力争创全国科技创新十强区,紧紧依托省、市设计院所搭桥梁、主导产业强转化、制度创新促转化、科技服务助转化,跑出科技创新发展“加速度”。
作为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建五局积累了许多涉及民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专利。走进中建五局工程创新研究院,技术员们正在试验、分析“中建造石机”的产品质量。“中建造石机”将应用于地铁一号线北延线,实现盾构土原位处置生产。
龙头企业技术专利虽多,但却很少有直接转换成“真金白银”的。在科技部门推动下,中建五局、中国电建集团等六家在长全国知名国企发起成立“中国(雨花)创新设计战略联盟”,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运营,使企业实现跨区域跨行业交流,并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技术经理人肖锎是主要以成果转化为职业的从业者,团队所做的并非撮合交易那么简单。例如长沙一家环保公司想“出售”污水处理技术,肖锎首先要分析、检索这项技术在国内外处于何种水平,其次要判断这项交易在市场上是否活跃,最后再综合法律风险等因素作出初步预判。
截止目前,肖锎所在的湖南省长沙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雨花区)共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400多份。今年,登记点将升级为雨花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同时政府层面进一步推进中国(雨花)创新设计谷建设,设立规模10亿元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以及奖补资金,助力2023年雨花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每万人拥有专利数达到100件。
在新发布的“创新百强区(2022)榜单”上,雨花区在去年第23名的基础上进阶2个位次,位居21位。去年,该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有关比值全年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接近90%;在反映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80亿元,位列全省区县第一;反映科技成果转化效果的“高新技术企业数”超过500家,居中心城区第一位。赛迪顾问的专家认为,雨花区虽然高校资源不多,但是从体制机制创新等顶层设计方面后天发力,培育了一批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集群,成为了长沙乃至湖南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重要载体,雨花区在“创新百强区”榜单上位列前茅的底气正来自于此。
赛迪研究院工业研究所所长关兵表示,2021年长沙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221.7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9%,在中部城市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其次是长沙加快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
截至到2021年底长沙拥有4142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是高技术发展动力,相信在创新战略的持续推动下,长沙未来将有更多发展的作为,并且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效。
湖南省工商大学经济学教授唐红涛特别看好雨花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认为接下来可以在多主体、多产业领域、多区域进行交叉融合创新,实现创新方式和地域限制的突破;其次,应进一步重视打造“创新雨林生态”,既重视头部企业的顶尖科研成果,也关注传统行业细微的“迭代创新”;最后在创新环境下功夫,不断完善制度创新、体制机制等顶层设计。
来源:智慧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