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江苏大学的微信公众号中,哪一个是最好的?

为推进校内新媒体联盟联动,形成校园新媒体宣传合力,江苏大学官方微信每月发布校园新媒体微信公众号排行榜。榜单收录各教学科研单位及其他单位微信公众号,同时将各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和文章阅读量排名列出,供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宣传部将综合上年12月至当年11月每月榜单排名和官方微博微信用稿等情况,评选年度“江苏大学十佳新媒体运营单位”。

评价指标

榜单数据来自“清博指数”。

文章发布时段为2022年4月1日0时至2022年4月30日24时。

“发文数”是指统计周期内所发布文章总数;“阅读数”是指统计周期内所有发布内容的阅读数总和;“头条阅读数”是指统计周期内发布的头条文章阅读数总和;“平均阅读数”是指统计周期内所有发布内容的阅读数平均值;“在看”是指统计周期内所有发布内容的在看数总和;“点赞”是指统计周期内所有发布内容的点赞数总和;“WCI综合指数”反映统计周期内该微信公众号的整体综合影响力。教学科研单位

微信文章精彩回顾

阅读量TOP1该篇文章获得阅读量排行TOP1。数学科学学院举办“看见江大美丽春日”摄影比赛。同学们用镜头捕捉春天的美丽瞬间,用照片留存这万物复苏的季节。学院同学积极参与,把自己珍藏的校园春景与大家分享。

阅读量TOP2该篇文章获得阅读量排行TOP2。医学院发布本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考研拟录取情况,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阅读量TOP3该篇文章获得阅读量排行TOP3。机械工程学院发布本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考研拟录取情况,展示学院学风建设取得的成绩,并祝贺拟录取同学。

校内其他单位

微信文章精彩回顾

阅读量TOP1该篇文章获得阅读量排行TOP1。江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发布学校2022年研究生招生拟调剂专业信息,帮助考生及时了解我校拟调剂专业的相关情况,指导考生选择调剂专业。

阅读量TOP2该篇文章获得阅读量排行TOP2。江滨医院儿科医生张强帮助家庭困难患者交纳住院费,体现了医者仁心和无私大爱。推文发布后受到多家主流媒体平台关注转发。

阅读量TOP3该篇文章获得阅读量排行TOP3。江苏大学学工处发布我校2022年公开招聘专职辅导员公告,为各高校优秀毕业生报考江大辅导员提供了准确信息。

根据排行,各单位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力争打造更优秀的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更优秀的作品,共塑美好形象。

审核|吴奕

统筹|杨雨

编辑&制图|向铁宸

爱江大,请点亮

原标题:《4月榜单,江苏大学各单位微信公众号哪家强?》

继续教育率公布!北京交通大学位居前列!

喜讯!最新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公布,北京交大排名前列

根据青塔最新发布的10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深造情况显示(数据来源于各大高校2021年就业质量报告及2020-202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高校平均深造率为43.97%。北京交通大学排在全国17名,本科生深造率58.53%,国内升学率44.71%,出国出境率13.82%,本科就业落实率90.51%。

 

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共计1630名学生选择国内深造,外校深造比例较高的学生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

2021届本科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共有504名,有337名学生进入世界前100强名校,占出国(境)深造人数的66.87%。

来源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编辑 | 吴庭锐

中国最新“百强大学”榜单:中国科技大学成绩斐然,浙江大学排名第七

每年高考季来临之时,挑选合适的院校便成为了许多学生及家长困惑的问题,对于每个学生而言,他们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地选择一所更好的学校,以便自己能够拥有完美无遗憾的大学生活。

而在学生们为自己挑选理想院校的过程中,各所院校的排名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现如今,为了保证高中学生们对于高等院校的综合实力有着更加全面的认识,许多机构都会对国内的各所院校进行排名,而不同的排名标准,也会对学校的名次造成一定的影响。

近日,中国“百强大学”排名正式公布,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们来说,这份名单也会为他们提供更加详实准确的报考参考,助力他们选择出更加适合自己的高等院校。

“百强大学”排名正式公布

众所周知,在我国三千多所高等院校中,985、211院校有着非常强大的综合办学实力,而近些年来,随着双一流高校评选工作的推进,许多非985、211院校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共同认可,并实现了自身办学地位的更进一步提升。

通过观察这份“百强大学”名单便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双一流高校,可见,除传统老牌985、211院校外,双一流高校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也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中流砥柱。

在这份名单中,排名前两位的仍是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多年以来,这两所学校的领先地位始终不可撼动,对于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们来说,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也是他们共同的梦想。

而在这份名单中,排在第三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令很多人感到非常惊讶。毕竟在此之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综合排名尚未达到如此高度。

从最新的榜单中,相信人们也将充分感受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几年来的蓬勃发展之势,相信在其院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中国科技大学也将有着更加突出的表现。

除中国科技大学为人们带来的惊喜之外,浙江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排名同样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首先,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浙江大学始终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但可惜的是,此次最新排名公布后,浙江大学却仅位列第七,这也使得许多人都对浙江大学失望不已。

但哈尔滨工业大学,却在很多人都没有看好的情况下,成功排在了第十名的位置。可见,尽管地理因素会对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哈尔滨工业大学却凭借着内在的努力,成功克服了地理上的种种困难。

学生挑选理想院校时的侧重点

随着最新“百强大学”榜单的公布,该如何为自己选择合适的院校,也成为了学生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在选择理想院校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考虑到的便是自己的家庭条件。大学校园内内,部分特殊的专业需大量资金支持,如果自身家庭条件较差,选择此类专业也会导致家人的负担变得越发沉重。

其次,在挑选专业的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一味选择所谓的“火爆专业”,而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也很可能会导致大学期间的学习效率变低,最终无法顺利毕业。

结语:

对于广大学生来说,为自己挑选一所合适的理想院校,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更为优质的大学生活,还能够使其未来的人生发展道路更加清晰顺畅,避免在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无处可去的情况。

从这一点上便能看出,如果想要保障未来人生拥有光明的前景,便应该对各类院校有着充分且透彻的了解,避免在选择理想院校的过程中,盲目跟随所谓的社会风潮,最终导致自己的宝贵人生遭到浪费。

2022年,地方百强大学排名更新,南方科技大学稳居榜首,首都医科大学跻身前五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十几年的学习时光宛如弹指一挥间,当下的高三学子们牟足了劲想要在这场盛大的考试中超常发挥,进入既定的目标大学。

学生们在报考的时候,除了看自己的分数线选择院校以外,还要考虑大学的排名情况,大学排名时常更新,给了学生们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这些高校中又分为中央部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

看综合实力的对比,中央部属高校整体更强一些,但是部分地方高校的实力也不容小觑,2022年地方高校百强排名已经再一次更新,接下来就看一看都有哪些学校突出重围。

2022地方高校百强排名已更新,南科大稳居榜首,首都医科大挺进前五

这次发布地方高校百强排名的是软科,百强排名前三甲依旧是南科大、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备受瞩目的南方科技大学稳居榜首,这所院校也是新晋的“双一流”高校,虽然整体比较年轻,但是成绩十分傲人。

上海大学发挥比较稳定,百年老校在上海地区颇受欢迎,除了在师资力量、办学资源等方面比较突出以外,住宿环境也是很吸引人的,不过本土学生占据较大比例,很多老师都使用上海话授课,很有特色。

首都医科大挺进前五,这是一所实力非常强劲的大学,在中国大学排名中也是前50的存在,整体实力都会超过很多的老牌211大学,该校的临床学能在国内医学类院校排名中位属前列。

在10到20排名之间,比较亮眼的是深圳大学和江苏大学,这两所大学的所在地都可谓是地理、经济方面又有很大的优势,所以说学生们在报考的时候,也要考虑相关的城市发展因素。

排名在20到50之间,一些东北地区的学校上榜了,一所学校的发展,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虽然中南部地区名校云集,实力一骑绝尘,但是北方地区也有实力不输的学校,比如大连医科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

在地方百强高校排名的后50名里,不少中西部高校也都表现不错,比如陕西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新疆的石河子大学,这些院校的教育资源不差,可能因为一些地理因素影响了学生们的报考。

医学类高校成为报考“黑马”,但读医学不只是学生单枪匹马作战那样简单

在这些地方院校的排名中,可以看出医学类高校成为了更受欢迎的存在,除了首都医科大,还有南方医科大,在本省内都拥有很高的认可度,跻身于“双一流”以后,发展会更为迅速。

成为一名医生也是很多学子的梦想,在一些理想职业排名中,前几名总能看到医生的身影,可以说这一职业一直以来都是炙手可热,但是想成为一名三甲医院的医生却是十分不易的。

医学生们本身就会十分看重学历,一般都是研究生毕业,近年来学历的内卷越发严重,博士生也变得稀松平常,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很长时间的沉淀和付出。

而读医学也不仅仅是学生一个人在努力,家庭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医学生要经历更长时间的学制,没有收入就需要向家长伸手,“寒门医学生”的发展会有一定限制,没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家庭,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医生。

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医学生想要来路光明璀璨需要注意这几方面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学生们除了在高考报考的时候要注意院校和专业的考量,还要在步入大学校园以后拥有更努力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跟紧老师的节奏还不够,课下时间也是不能松懈的。

多把握参与实践的机会,很多高校医学专业的老师都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他们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一些“捷径”,医学生们可以多和老师沟通,不断增长见识。

有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还需要有清晰的发展目标,大学毕业后考研还是找工作,进三甲医院还是地方医院,都是学生们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早做规划,学会未雨绸缪是必要的。

笔者寄语:地方高校的发展近年来也越发强盛,不少高校成为“黑马”,实力却可比肩一些211院校,而这些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双一流”建设进程逐步推进,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地方高校发展壮大,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今日话题:你对地方高校百强排名有什么想说的?(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正式宣布!许多大学退出国际排名是大势所趋吗?

近期,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学“十四五”规划》和《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编制中,透露出淡化国际排名的想法: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消息一出便引发广泛关注。

其实此前便有其他高校提过类似想法。中国人民大学于2020年提出,从2022年起不再向国际大学排名机构提供相关数据。2021年,兰州大学宣布退出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

为什么这些大学不再参与世界大学排名?

首先,以广为人知的US News、泰晤士、QS世界大学排名为例,来看看这些大学在榜单中的位置,或许能得到答案。

来源:整理自三大世界大学排行榜。

梳理发现,同一高校在三大排行榜中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人民大学在US News的排名最高,排名世界第525位,在泰晤士和QS的排名,均在600位开外。

兰州大学也是在US News排名最高,排名世界第559位,但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却位列700多位。

南京大学在三大排名均较高,尤其在泰晤士表现最好,排名世界第105位,在QS和US News的排名,均为130位左右。

这些高校在三大排行榜中忽高忽低,有的相差200个位次,并且在有些榜单中,“双一流”大学甚至还不如非“双一流”高校排名高,这难免让社会大众,尤其是考生、家长产生疑问:这些排行榜可信吗?排名客观吗?

实际上,三大排行榜都遵循自己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其指标权重也有所侧重。

US News排名的主要指标中,学术声誉部分的权重最高,占25%;QS排名中,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占比高达40%;泰晤士排名的参考指标中,教学、研究、论文引用三项权重占比最高,均为30%。

来源:整理自三大世界大学排行榜。

选取的评价指标和权重不同,就会导致同一所大学在不同的大学排行榜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而仅凭10多个指标就给高校排位次,也很难完全把大学全面、真实的实力展现出来。

“从这些排行榜的指标体系中,我们很难看到中国高校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代又一代服务国家民族发展的人才中的卓越贡献,很难看到高校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卓越贡献,很难看到高校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价值。”2021年人民网曾撰文指出。

更为重要的是,世界大学排行榜还受其他因素干扰,客观、公正性颇受质疑。诸如泰晤士等世界大学排行榜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各个排行榜背后都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属于典型的利益相关业务。这背后就是包括指标体系差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人民网如此点评。

今年4月25日,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谢波在《光明日报》刊文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近些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大学国际排名受到更多文化差异与意识形态差异方面的影响,很多与教育等无关的因素掺入其中,也直接影响了国际排名的可信度。”

淡化排名后,如何对大学进行评价?

三所名校纷纷表态退出世界大学排名,后续是否会有其他高校跟进?

世界大学排行榜影响着学生的报考、教师的招聘、毕业生的就业甚至是资源分配、社会影响力等方方面面,不是简单地说退就能退。

以毕业生就业为例。2021年北京市人社局在发布的《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中提到,市政府重点支持的企业招聘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可直接办理引进手续,符合一定条件可落户。上海在《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中就有针对在国(境)外世界排名前500名高校留学的学生缴纳社保和个税的规定。

退出世界大学排名不是高校一朝一夕就能决定的,社会大众也需理性看待大学排名。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高校发展该如何确立科学有效的衡量标准?谢波教授就此问题给出了建议:

大学要破除固有的排名思维。大学可以被评价,但大学不该被排名。大学一旦参与排名,会导致攀比甚至产生“唯排名”现象,而这又会关联到基础教育阶段,对整个教育生态都非常不利。大学要回归其最重要的价值——育人。

因此,大学评价体系也应该以育人效果作为最主要、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大学发展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培养人才上,而不是其他任何方面。只有在育人方面实现和创造价值的大学,才可能是一所好大学。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超过千万,大学培养人才的任务尤其艰巨,需求尤其迫切,高校应更高效配置资源,把培养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作为头等大事与头等衡量标准。

此外,大学要体现特色化。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大学的特色化必将是未来大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唯此,才能够培养有特色的人才,助力打破社会人才评价的单一化,进而将影响延展到基础教育阶段。

当然,大学淡化国际排名,不能只靠大学自身,同样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力量。后者有必要联合其他职能部门,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评价体系,进而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评价体系。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光明日报、人民网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这项研究揭示了全球77个国家的低碳经济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如何评估低碳经济的规模与质量?近日,西南财经大学能源经济与环境政策研究团队给出了他们的创新性的方法。该团队陈建东教授、高明博士生等人在《自然》旗下人文社科领域期刊《人文与社会科学通讯》(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发文,从质量与规模兼顾的角度出发,评估了全球77个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陈建东表示,发展经济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过快增长同为低碳经济的两个重要方面,都应该得到充分重视。所以,低碳经济的规模和质量应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不过,既有研究往往聚焦于其中一个维度,存在一定片面性。同时,鲜有研究考虑植被固碳能力的影响,忽略了各国本身具备的自然禀赋条件,导致分析不够全面。因此,该研究在夜间灯光数据修正的GDP基础上,结合植被固碳能力,对全球77个国家的低碳GDP以及低碳GDP占GDP的比重进行测算来反映低碳经济的规模和质量。这项研究采用的数据大部分来自遥感卫星数据,陈建东表示,这些数据具有真实客观、覆盖广阔等优势,能够弥补传统统计数据的不足。

研究指出,在全球升温的背景下,以中国为代表的负责任国家一直致力于减少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增速以实现低碳经济。从低碳经济规模来看,2019年美国、中国、印度、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巴西、意大利的低碳经济产出位居世界前十,占比超过全球经济产出的60%。而2019年低碳经济质量的排名有所不同。其中,冰岛、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瑞士、爱尔兰、丹麦、法国、克罗地亚、葡萄牙和英国位列前十。

文章还探讨了全球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低碳经济质量的改善能够带来低碳经济总量的提升,而总量的提高并不一定能够改善质量;针对低碳经济规模和质量较差的国家而言,制定更严格的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质量的提升,但对于拥有较高质量的国家,制定更严格的减排政策并不能带来明显的效果;此外,提升植被固碳能力、增加植被固碳量的措施对全球各国家低碳经济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价值。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盖伦

新闻快讯!安徽发布最新人口数据!

记者刚刚从安徽省统计局获悉:

2021年安徽人口发展情况报告出炉

一起来关注:

据2021年全省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6113万人,比2020年“七普”时增加10万人,增长0.16%,比过去十年年均增速低0.09个百分点,人口增速放缓。

在中部六省中,我省人口增量居第二位,次于湖北省(增加55万人),其余4省人口均为负增长。

16个市中,阜阳、宣城、池州、亳州、铜陵、马鞍山6市人口减少,其他10市人口增加。

合肥人口增加最多(增加9.5万人),阜阳人口减少最多(减少2.9万人)。

从人口增量结构看,人口流动对常住人口增长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0年人口普查时我省人口回流2万人,2021年增加到9.7万人,对常住人口增长贡献率由18%上升为97%。

》》长三角,我省城镇化增速居第一位

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630.5万人,占59.3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482.5万人,占40.61%,与202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71万人,乡村人口减少6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06个百分点。长三角三省一市中,我省城镇化增速居第一位;在中部六省中,居第二位,比湖北省低0.1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23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由上年的5.56个百分点缩小为5.33个百分点。

16个市中,城镇化率最高的为合肥84.04%,最低的为阜阳42.74%;城镇化率超过70%的,除合肥外,还有芜湖和马鞍山市;在60%至70%之间的,分别是铜陵、淮北、滁州、淮南、宣城和池州市。城镇化率不足60%的市由2020年的8个减少为2021年的7个,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劳动年龄人口有所增加

2021年,我省常住人口中,全省0-15岁人口为1218.3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9.93%;16-59岁人口为3748.5万人,占61.32%。与2020年相比,0-15岁人口减少29.1万人,16-59岁人口增加39.9万人。

我省少儿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主要是受年龄结构变化影响,0-15岁人口下降主要是受出生人口减少和15岁人口轮出较多的影响。

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主要是因为1959年至1961年三年出生人口较少所致,即进入16岁人口多于当年退休人口。

根据我省人口年龄结构推算,未来一段时期,随着1962-1964年出生高峰期人口相继达到退休年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重仍将延续之前的下降趋势。

》》人口文化程度稳步提高

2021年常住人口中,总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1年,比2020年提高0.16年;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为10.57年,较上年提高0.17年;总人口文盲率由4.49%下降为 4.30%,下降0.19个百分点。

16个市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上年均有所增加,文盲率略减,人口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847人,比2020年增加567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706人,增加412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7269人,增加39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239人,减少485人。

人口文化程度的持续提高,既反映了我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还存在的问题】

》》老龄化程度加深

2021年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46.2万人,占常住人口18.7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943.8万人,占15.44%。

与202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减少0.5万人,比重略下降0.0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27.8万人,比重上升0.43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1年我省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为189.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3.1%,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6.53%,比上年提高0.83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各市城镇化发展不均衡

2021年我省城镇化建设虽取得一定发展,但总体水平依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33个百分点。

16个市城镇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排名第一的合肥与排名最后的阜阳之间的城镇化差距由上年的40.31个百分点扩大为41.30个百分点。

2021年城镇化率排名前三的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常住人口1529.4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25.0%,城镇化率在70%以上,对全省城镇化发展贡献率为21.96%,拉动全省城镇化率提高0.23个百分点;排名靠后的阜阳、宿州、六安、亳州四市常住人口2288.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37.4%,城镇化率在50%以下,四市对全省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率为16.85%,拉动全省提高0.18个百分点。

各市间城镇化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比较明显。

来源:安徽省统计局

美国人仍在搬离大城市,而大城市是最受欢迎的十大搬家地点

《纽约时间》出品

欢迎转载,请规范署名,添加公众号名片

编辑:Schnappi

来源:国会山

编译:Lucy

自新冠大流行开始以来,美国人对居住地的选择一直在变化。虽然两年半已经过去了,但可能是出于逃离昂贵的住房市场或适应远程工作的目的,现在人们仍然在搬迁。国会山报道

根据搬家和仓储公司Pods的数据,目前美国人正从芝加哥、洛杉矶、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等大城市搬到佛罗里达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田纳西州和乔治亚州等东南部州,因为这些州的房价历来较低,而且更容易接触到大自然。

据该公司称,排名第一的迁入城市是佛罗里达州的萨拉索塔(Sarasota),与去年的趋势相一致。2021年,Pods报告称,佛罗里达州有6个城市进入了其排名前20的迁入城市名单。

根据Pods的数据,以下是2021年和2022年初的十大迁入和迁出城市:十大迁入地点:

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Sarasota)

2.德克萨斯州达拉斯-沃斯堡(Dallas-Fort Worth)

3.田纳西州纳什维尔(Nashville)

4.佛罗里达州坦帕湾(Tampa Bay)

5.佛罗里达州奥卡拉(Ocala)

6.南卡罗来纳州默特尔比奇/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 (Myrtle Beach,SC/Wilmington,NC )

7.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Knoxville)

8.乔治亚州亚特兰大(Atlanta)

9.佛罗里达州奥兰多(Orlando)

10.亚利桑那州凤凰城(Phoenix)

十大迁出地区:

加州洛杉矶(Los Angeles)

2.加州旧金山地区(San Francisco)

3.伊利诺伊州芝加哥(Chicago)

4.纽约州长岛(Long island)

5.新泽西州中部

6.华盛顿州西雅图(Seattle)

7.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D.C)

8.加州斯托克顿-莫德斯托(Stockton-Modesto)

9.纽约州哈德逊河谷(Hudson Valley)

10.宾夕法尼亚州费城(Philadelphia)

原标题:《美国人仍在搬出大城市,这是十大热门迁居地》

电子商务教育

据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官方消息,该院元宇宙校区,这可能是全球首个登陆元宇宙的商学院。

近几年来元宇宙产业蓬勃发展,相关技术和设备日益成熟、普及,各式应用场景更是百花齐放。Facebook和微软等科技巨头争相开发元宇宙产品,摩根大通及汇丰银行更是在今年相继登陆元宇宙。根据彭博行业研究 (Bloomberg Intelligence) 预测,元宇宙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增加至8,000亿美元。为庆祝浙江大学125周年校庆,4月27日至5月10日期间,由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教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教授等商界领袖及专家学者共同开启元宇宙校区及相关系列活动,包括邀请到著名岭南画派大师林伯墀及中国美术学院戴光莹老师,在元宇宙校区线上展览画作。除了搭建元宇宙校区,学院还在筹备ZIBS元宇宙经济(Metanomics)研究中心,未来将通过与元宇宙校区的理论及实践交互循环,为高等商学教育谱出新篇章。

据介绍,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成立于2016年,位于浙江省海宁市硖石街道,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是浙江大学七个校区之一,为浙江大学异地非法人独立校区。国际校区实行“以我为主、一对多、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与国际综合排名或单一学科排名居于前列的世界著名大学或一流学科开展合作,设立若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交叉研究中心和成果转化机构。

来源 | 中国网 

责编 | 电商发布 黄崇幸

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在全球排名中达到新高,深圳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

日前,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发布了2022-2023世界大学排名,深圳高校排名再创新高。

其中,深圳大学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36位,世界排名第358位;南方科技大学在内地高校排名第55位,世界排名第487位。

两所高校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进步,是深圳高等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的一个缩影。

1

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深圳速度

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大学。4月26日,《深圳市高校专利情况分析白皮书(2022)》发布。根据报告,2021年,我市高校校均专利公开量数据在国内主要城市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随着深圳高校不断建设、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高校的专利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质的飞跃。

作为深圳市创办最早的地方高校,建校39年来,深圳大学经过创校、立校的积淀与积累,在强校之路上慷慨奋进,跻身全球进步最快的大学行列,推动“深大速度”向“深大质量”“深大模式”的转型升级。

该校每年保持强劲的专利申请势头,尤其是2015年以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快速增长。根据专利数据库的检索信息,其海内外专利申请量由2015年的522件迅速增长至2019年的1649件,授权量由2015年的200件增长至2021年的1043件。

同时,该校还极其重视专利的国际申请,在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湾区高校中,深圳大学PCT(专利合作条约)总申请量位居第八,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中排名第一位。2月14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南方科技大学数学学科入选,深圳有了第一所“双一流”高校。

作为举全市之力兴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南科大肩负着“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命,“去筹转正”十年来,高层次教师汇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高水平科研成果层出不穷,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建设,现代化一流校园基本建成,大学精神谱系进一步完善,国际声誉不断攀升。2月15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22年度全球年轻大学(创校50年以内)排名,南方科技大学位居全球第13位,中国内地第1位。

从建校之初仅有5个系,到如今8个二级学院29个系(院)、中心,37个本科专业;从没有博士、硕士学位点,到创造性地与境内外一流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再到建校仅8年就获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南科大成为内地新办高校中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时间最短的学校。2

区域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持

一流大学,成就一流城市。在深圳,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热切期待,与包容开放的改革氛围,是哺育高校快速成长的沃土。

自创建以来,南科大始终将服务国家和区域建设列入创新愿景中,助力深圳打造高质量“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它牵头筹建创新创意设计学院与海洋大学;在基础教育发展方面,学校与南山区、龙岗区等加强合作,以探索互联网个性化时代新的育人模式为目标,合作建设具有科技特色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实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穿式培养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深圳大学坚持科技创新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布局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推动科研成果服务经济社会,2021年共12项成果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作为市校合作办学样板的哈工大(深圳),则依托工科基础和优势教学科研资源,建立涵盖哈工大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7个“双一流”学科,契合珠三角经济发展结构,满足着广东省对高素质理工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其首届本科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的占比达71%,在深圳就业的占比为60%,为“双区”建设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哈工大(深圳)展示的大型仿生飞行机器人。

一直是职业教育标杆的深职院也不断立足区位优势和学校特色,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两项,全方位服务支撑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3

在校人数的快速攀升

“名校+名城”的叠加效应,让深圳高校对优秀学子的吸引力日益攀升。深圳2021年底公布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从2018年深圳在校大学生人数突破10万人,到2019年人数达11.32万,再到2020年的13.62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的快速攀升彰显出了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加速度”。

学生人数的增长离不开高校数量的增加。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深圳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深圳技术大学、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先后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争取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海洋大学、深圳理工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和香港大学(深圳)等获教育部批准设立。

高校版图的扩容带来了招生人数和专业的扩大。2019年,深圳高校的招生人数为3.8万,2020年激增至超5.2万人。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这3所深圳高校一共新增备案专业、审批专业共8个。南科大2021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伴随着数量增多、招生人数扩大,高校的含金量也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港中大(深圳)已连续6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除了提前批次录取的港中大(深圳),在普通本科批次,哈工大(深圳)持续在省内高校笑傲群雄。

《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到2025年,深圳高校数量翻一番,将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25万人,深圳将建立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本稿件可能引用或转发互联网上已公开发表的内容。如您对相关内容的版权问题存有异议,请您与我方版权管理部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755-83518718,邮箱:pxxq@szszd.com.cn。

原标题:《深大南科大全球排名创新高,深圳高等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